11月26日,由山东大学主办的第二届黄河发展论坛顺利召开,该论坛每两年一届,本次论坛首次设置了黄河流域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分论坛,由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和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黄河流域基础设施环境低影响建造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由于疫情的原因本次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来自全国二百多位参会代表齐聚一堂,共议黄河流域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院长张庆松在致辞中指出,黄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科技创新必将为黄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黄河流域基础设施环境低影响建造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新壮在致辞中表示,研究中心将以“立足山东,服务黄河,面向全国”为宗旨,解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科学问题和工程难题,积极推进黄河流域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
主旨报告中,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院长张明义介绍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路基多物理场耦合试验和数值模拟方向的系统成果。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院长陈建勋分享了黄土隧道围岩稳定性及其支护结构的多年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高福平以“浅海粉土沉积海床液化的动态演变及工程灾害预测”为题向大家介绍了利用流固耦合试验方法研究海岸粉土液化现象,并将相应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灾害的预测。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崔士起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创新”为题介绍了黄河流域装配式建筑的产业政策、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崔新壮教授以“黄河下游地区路基智能绿色建造与韧性提升技术”为题分享了在黄河下游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针对冲淤积粉土地基和路基的系统研究成果。随后,郑州大学黄河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院院长左其亭以“黄河流域人水关系问题及水利工程建设途径”为题讲解了黄河流域人与水关系的演变,以及从水利的角度如何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龙笛教授以“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及其成分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为题阐述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近二十年青藏高原储水量及成分变化,并通过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本世纪中叶的储水量变化。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严登华以“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建设”为题讲解了在气候变化下富自然的治水模式新思路,强化流域的“韧性”,增强水的“活性”,充实流域的“绿性”,提升治理的“慧性”。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本次会议将黄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国内顶尖专家和青年学子汇聚一堂,我院师生与专家学者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该论坛的举行对相关领域科技创新的发展以及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具有积极的贡献。
(作者:张炯 摄影:毛德强、王冀鹏、张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