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与标准
1.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面向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坚持“科学与应用相结合,技术与服务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培养具备土木水利工程基础理论,具有地下工程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地下工程突涌水防治技术、地下洞室群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建筑工程防灾减灾技术、装配式建筑与水利工程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与研发技能,且具有创新创业思路,能充实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研发、设计、建造、施工管理、运行管理等岗位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2.学位标准
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通过相应必修环节考核、完成学位论文且通过答辩后,准予毕业并授予学位。
(二)基本条件
1.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是与土木和水利工程领域相关的专业学位授权点,主要为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工程力学等领域培养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师资队伍
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51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63人,硕导106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13人、省部级人才41人次,形成了以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一流师资队伍。
3.科学研究
学位点科学研究成果斐然,2022年获得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22年承担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1项、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2022年科研经费到账总计2.1702亿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到账8813.64万元、横向科研经费到账12888.85万元,科技成果转化1886.5万元。
4.支撑平台
学位点平台建设成效显著。2022年获批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地下工程灾害防控与安全建造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高校实验室、重大工程仿真与数字孪生高校重点实验等科研平台,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搭建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5.奖助体系
学位点奖助体系完善。包含政府、学校拨款奖助部分,社会、行业奖助部分和助研岗位津贴部分,分别面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22年学位点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总金额达538.15万元,奖学金和助学金实现100%全覆盖,极大提高了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热情。
(三)人才培养
1.招生选拔
为保证研究生优质生源和招生质量,学位点开展了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组织招生工作小组开展优质生源拓展,2022年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96人,2022年授予专业硕士学位52人。
2.思政教育
学位点搭建了“导师主体育人-管理服务育人-思政全程育人”思政队伍体系,落实《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项工作组,逐门课程和重难点项目均系统设计思政方案,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示范课程思政,打造示范课程思政品牌。学位点2022年建设了“川藏铁路项目、滇中引水工程项目、青岛地铁治理项目”等5个典型工程思政案例资源库,培养了学生在服务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中攻坚克难的家国情怀和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创建了“支部建在工地,党旗飘在阵地”党建组织新模式,在27个鏖战型工程现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16个抢险型工程现场成立党小组,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了党建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3.课程教学
依照《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结合土木水利工程的专业特色,制定了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开设了高等岩石力学、高等工程地质学、桥梁维修与加固、有限元原理与编程等相关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均为教授,制定了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内容。在任课教师选用方面严格要求,所有研究生课程,特别是专业必修课,全部由科研和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开课。制定了完备的评价机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学时饱满。同时,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学工作改革。定期召开教学研讨,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讨论。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学习翻转课堂、MOOC等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制定了《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研究生教育督导委员章程》,成立了土建学院研究生教学督导委员会,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教学秩序平稳有序,不断优化教学水平。同时,任课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活动,研究生教学成果丰硕。2022年获得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项目3项;山东省优质研究生课程项目2项;获得山东大学案例库课程项目1项;获得山东大学研究生思政课程项目立项1项。
4.导师指导
为规范导师队伍的选聘、管理、考核过程,在《山东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制定了《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实施细则》,明确了硕士生导师的上岗条件,并对其招生资格每年进行遴选。符合要求的导师自愿提出申请,学位点对申报人资格进行评议,导师遴选通过者方可获得招生资格与指标。对新增硕导进行岗前培训,建立了《导师培训制度》,通过经验分享,引导新晋硕导学会如何指导研究生,了解与研究生的相处之道,做研究生的良师益友。严把导师聘任考核关,以1年为一个周期,以新的聘任和考核标准要求导师,进行专项考核,督促导师们养成学术研究的好习惯,帮助导师个人发展。从导师角色地位、职责、素质出发,强化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导师立德树人。同时,不定期展开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培训,通过面对面座谈,提升研究生导师个人指导能力。
5.学术训练
为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2022年组织研究生参加了海佑博士论坛、稷下风以及相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0余场次,丰富了学生学术训练,拓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6.学术交流
学位点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日本长崎大学等2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构建了大土木领域全球立体化合作网络,2022年研究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20余场次。
7.论文质量
为强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意识,完善质量保证监督机制,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山东大学制定了《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管理办法》(山大研字[2022]3号),该文件对研究生答辩学位论文的评阅规则、评阅组织、评阅意见及处理办法、申诉及处理程序等进行了详细说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严格按照《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管理办法》执行,保证了论文质量。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没有出现问题论文。
8.质量保证
建立了“以党建思政为引领,以工程需求为导向,以交叉创新为手段,以产教融合为根基”的全方位“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采取课程学习、学术科研和论文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思想政治、学术规范等环节,着重培养研究生优良学风素养、学术探索精神、学术创新意识、学术交流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组建知识结构交叉互补型高水平导师团队,选聘国内外行业和科研院所优秀人才参与研究生培养,构建以研究生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导师指导团队,推进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全覆盖,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入学教育、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和答辩等培养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管理,强化导师在培养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建立导师与研究生交流台账制度,加强培养过程的监督,切实落实导师的指导作用。
建立了分流淘汰机制,硕士研究生通过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中期考核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9.学风建设
学位点重视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坚决杜绝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生入学开展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着重强调坚守学术道德与加强学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学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学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相关处理规定和纪律处分、学术不端行为案例等方面问题。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四有”好老师队伍。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党建政治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先进事迹,形成榜样在身边、人人皆可学的氛围。科学制定教师考核条例,明确规定师德考核第一标准,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切实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
10.管理服务
学位点配备了由副院长、副书记、教学秘书、辅导员等组成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学院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与校区其他学院联合成立了千佛山学生权益保障小组。通过研究生会,加强各级学生组织间的纵向沟通和横向信息共享。与学校各部门紧密联系,反映研究生合理需求。学院在各班级设立权益委员会,了解研究生的权益诉求,全面维护研究生的权益。
以学年为单位定期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在校研究生导师的助学金发放、研究生管理相关工作等情况。另外,通过问卷调查和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研究生对学院的满意度,掌握了比较全面的信息。
11.就业发展
学位点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和科研,建立了导师-辅导员-学生三联动机制,导师主动推动研究生高质量毕业,关心和推荐学生就业机会,书记和辅导员与未就业同学保持沟通联系,了解就业动态,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流程咨询,倾听缓解毕业生的毕业压力。2022年毕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52人,其中22人到国有企业,10人继续升学,4人到党政机关,1人到中初等教育单位,4人到民营企业,6人到其他事业单位,2人到三资企业,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通过反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
12.服务贡献
学位点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要求,积极为一带一路、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技术和决策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先后攻克隧道与地下工程不良地质超前预报、突涌水灾变机理与预警、突涌水灾害治理与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率先发明了隧道灾害水体超前定量探测与实时预报原创技术与成套装备,提出了深部工程灾变机理分析方法与防控技术,建立了隧道与地下工程突涌水灾害治理长寿命设计理论、封堵材料与关键技术。
2022年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全国20个省市、100余项国家重难点工程,解决了交通、水利、矿山、市政等领域的重大工程灾害控制技术难题,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1886.5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计划
1.存在问题
本学位授权点培养方案中,以应用为导向的工程应用类、专业实践类课程模块有待进一步拓展。部分课程仍与学术型研究生合班上课,课程教学与工程应用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后形成的工程实践成果的考核、反馈机制不够全面,反馈不够及时;研究生选题种类多元化程度有待扩展。
校内导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考核办法与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校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与职责分工有待进一步细化明确。
学位授权点一志愿的报名率偏低,招收的研究生生源地略显集中,双一流高校学生在本专业研究生中占比有待进一步提升。
2.持续改进计划
1).完善工程实践考评机制
建立完善的工程实践考评与反馈机制,推进校企联合培养,加强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拓展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由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授课,或将部分专业课主课堂移至企业实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进一步加强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计划和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的管理,做好专业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撰写、预答辩、学术规范检查、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等环节管理。努力推进土木水利工程与材料、机械、信息、计算机等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产教融合交叉研究方向。
2).打造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导师团队
构建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卓越工程师研究生导师指导团队,推进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全覆盖,大力提高研究生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导师到企业进行挂职和实践训练,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校外导师遴选的针对性,吸收校外具有工程技术经验,较高工程管理能力和较高社会影响力的企业管理人员加入校外导师队伍。
3).加强宣传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的报考率
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各种大数据社交平台,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在更广阔的地域内进行招生宣传,吸收更多优秀学生报考专业学位硕士,改善生源质量。复试和答辩工作,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参加,真正意义上将企业急需培养的人才优先录取。